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等要素组成,每种自然地理要素都有各自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地貌一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使它们发生不同的反应和变化,另一方面地貌又是其他自然地理要素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的主要场所。气候是较活跃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大气过程支配着海陆间的水循环和地表的热量平衡。各种水文过程是自然界内部相互联系的纽带。土壤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联系其他要素的关键环节。动物的存在使自然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能量利用更加充分,物质循环的速度更快;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的无机物质合成为有机物质,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质之中,使无机界和有机界成为一个整体,保证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发展。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在长期的演化历史中,通过岩石圈物质循环、大气运动、水循环等过程,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形成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

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主要表现形式是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以地貌与气候的相互关系为例,地貌对气温和降水都会产生影响。一般而言,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温就越低;山地阳坡气温高于阴坡。通常来讲,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且降水会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变化。气候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塑造地貌的动力不同。例如,在寒冷气候区,冰川是塑造地貌的主要动力,以冰川地貌为主;在湿润气候区,流水作用为主要外力,流水地貌广布;在干旱气候区,风力强劲,以风沙地貌为主。
思考:举例说明气候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