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部季风区各地降水的差异主要与来自太平洋上的夏季风的进退密切相关。5月,随着冬季风的减弱后退,夏季风到达南部沿海。夏季风的暖湿气流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的锋面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这里成为全国的多雨中心。
6月,夏季风进一步增强,北进到长江流域,雨带也随着向北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7月上旬,雨带继续向北、向西推进,7—8月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9月,冬季风势力增强,在其逼迫下,夏季风迅速向南撤离。
10月,夏季风在我国大陆上基本消失。
夏季风进退造成锋面雨带的移动,正常年份是北进慢、南退快,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北进速度快,北方较早进入雨季,会出现洪涝灾害;而南方则雨期变短,易受旱灾影响,江南地区会出现“空梅”现象。相反,夏季风弱的年份,南方往往出现涝灾,北方常受旱灾影响。
受锋面雨带规律性移动的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总体上形成夏秋多雨、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同时,雨带推移的规律导致越向北雨季时间越短、降水越集中、年降水量越少的时空组合差异,加上太阳辐射量的南北差异,使我国东部地表自然环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