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应该增强防范灾害的意识,掌握灾害避防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在自然灾害来临时,能够尽可能地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预防为主”是我国防治地震灾害的基本方针,每个家庭都应当做好预防地震的工作。地震多发地区的家庭,应当为每个家庭成员准备一个应急包和一张应急卡片。应急包要放在固定、易拿取的地方,如遇地震,可以拿起来就走;应急卡片应放在家人衣服口袋里。每个家庭都要经常清理物品,不要在门口、楼道、走廊等处堆放杂物,以保持通道畅通。
地震发生时,人们怎样做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及周围人群的伤亡?地震时,如恰好在门口或平房的窗口附近,应充分利用10多秒的时间,跑到室外的空旷区。如果来不及,在室内应选择蹲坐在较结实、能掩体的家具旁边;在单元楼里,卫生间和厨房由于承重墙性能较好,容易形成三角空间,是较安全的地方,利于避震。在躲避地震时,还应该用被子、枕头等柔软物体护住头部,用衣服、手中自等捂住口鼻。如有可能,应迅速关闭电源和煤气管道阀门。注意不要躲在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很危险的行为。
在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切忌涌向出口,以避免被踩伤、挤伤,要保持镇静,就地避震。
在户外遇到地震时,应迅速向开阔的地方转移,寻找上风向并靠近水源的地方E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狭窄巷道、围墙,尽量远离高压线、变压器、烟囱。山区的居民还应该注意山崩、滚石、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胁。
如果被埋压在废墟下,首先要保持呼吸畅通,避开身体上方容易掉落的物体,稳定和扩大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周边断壁,然后设法脱离险境。要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要尽量寻找食物和水,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