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洪涝灾害多发区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从气候因素看,洪涝灾害多发于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等。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洪涝危害巨大。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图6.2)、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洪涝还会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此外,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武汉位于汉江与长江交汇处,地势低平,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遇特大暴雨洪涝侵袭,则损失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洪涝频繁且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此外,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案例:贵州望谟“6·6”山洪灾害
2011年6月6日凌晨1点,贵州望谟突降暴雨,2小时内降水量超过300毫米,山区大量洪水汇集并迅速涌向下游,造成部分沿河房屋倒塌,公路被冲垮,电力、通信等设施中断(图6.3)。截至6月7日,造成望谟县21人死亡、31人失踪、8万人受灾、2804间房屋倒塌,引发地质灾害112起,直接经济损失13.4亿元。
与平原地区洪涝相比,山洪历时短,洪水流速快,危害更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