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时间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产物。每一种成土因素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成土母质: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在土壤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母质的特性决定了土壤的性质,包括土壤的养分与酸碱度等。
生物:影响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它们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植物吸收分散在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制造活体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合成和转化,丰富了母质表层的营养物质,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并通过此过程推动了土壤的形成和演化。土壤微生物可分解动植物的有机残体,参与土壤腐殖质的形成,促进土壤肥力不断提高。土壤中的各种土栖昆虫、蝠,蚓和鼠类等参与土壤有机体残体的分解、破碎和翻动,并搅拌、疏松和搬运土壤。它们死亡后的残体还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气候:气候是影响土壤形成的基本因素。气候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而土壤的水热状况决定了土壤中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过程,影响土壤形成的方向和速度。
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风化强度与温度和降水有关,温度越高,降水量越大,风化作用强度越大。因此热带地区的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速度比温带和寒带地区快,土壤的厚度也比温带和寒带地区大。
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重要作用。潮湿积水和长期冰冻的地区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而在干旱、高温的地区,则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地形:地形可以通过控制成土母质、气候及生物因素,对土壤的发育和特性产生强烈的间接影响。地形对土壤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度、坡度和坡向上。例如,随着海拔的增加,土壤的母质风化、侵蚀强度、颗粒组成也有所不同;对局部地形来说,坡度的陡缓控制着土壤物质的淋溶、侵蚀作用的强弱等,是造成土壤差异的主导因素:阳坡土壤会比同地区的阴坡土壤干燥,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也存在差异。
时间:时间也是重要的成土因素之一,表明土壤形成发育的历史动态过程。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是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加强的。
名词链接:土壤年龄:指土壤的发育程度,而不是指年数。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是重要的成土因素之一。人类活动可以通过改变某一种成土因素或各因素间的关系,来改变和控制土壤发育和演化的方向。例如,用人工栽培作物或人工植物取代原有的自然植被,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生物循环的方向和强度;耕作、施肥、施石灰等农业措施,直接影响土壤的组成、性状和发育过程。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的影响是双向的,既可通过合理利用土壤使之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也可由于不合理利用引起土壤退化,如土壤侵蚀、沙化、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和土壤污染等。

土壤的形成并非受单一要素影响,而是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结果。
思考: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各是从哪些方面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的?哪些因素的影响作用和影响程度在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