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面上升气流到达一定高度时,水蒸气凝结形成小水滴或冰晶。如果这些小水滴的密度足够大,那么它们就形成了可见的云。对云的观察是自然地理实习的内容之一。

云的类型

天空中云的形状、高度和厚度千变万化,而且随着大气的运动不断地相互演化。根据形成高度,结合外部特征、结构和成因,云可以分为低云、中云和高云。低云有积云(Cu)、层积云(Sc)、层云(St)和雨层云(Ns);中云有高层云(As)、高积云(Ac)和积雨云(Cb);高云有卷云(Ci)、卷层云(Cs)和卷积云(Cc)。

低云:低云云底高度低于2000米,由水滴组成,云底平坦,垂直向上发展,产生阵性降水。层云为成层、成条的片状薄云,云层底部很低,仅几十米至几百米,且厚度不大,能将小山或高建筑物的顶部淹没。雨层云为辱而均匀的降水云层,呈暗灰色,常布满天空,通常产生连续性降雨或降雪。积云是垂直向上发展膨胀块状云,顶部呈圆弧形或重叠凸起的圆弧形,底部几乎是水平的,边界分明。层积云由结构疏松的大团块、大云条组成,常成行、成群或波状排列,呈灰色或灰白色,常有若干部分比较阴暗。

中云:中云分布于2000-6000米高空,由水滴和冰品组成。高层云分布于2000-5000米高空,具有条纹或丝缕结构,呈灰白色,水平分布范围广,一般可达数百千米,垂直厚度差别大,可产生连续或问歇性降水。高积云分布于3000-6000米高空,由薄片或扁平球状云块组成,云块呈扁圆形、鳞片状、瓦块状或水波状的密集云条,成群、成行、成波状排列。积雨云浓厚庞大,垂直发展极盛,远望像耸立的高山,常呈铁砧状或马鬃状,云底阴暗混乱,能引起狂风和暴雨。

高云:高云形成于6000米以上的高空,由微小冰晶组成,一般不产生降水。卷积云呈白而薄的鳞片状,常常排列成行或成群,很像轻风吹过水面时引起的小波纹。卷云常有纤细的、不明显的外形。

卷层云连绵不断,有时会覆盖天空,厚度不一,从几乎透明到浓厚程度足以遮挡太阳或月亮。

云量和云高

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的成数,以十分制表示。如云占天空1/10,云量记为”1″。当天空无云或有不到1/20的云,则云量记为”0″。总云量是指各种类型和高度的云遮蔽天空的成数,低云量是指低云遮蔽天空的成数。

云高是指云底离地面的高度,单位为米。云高变化很大,同一种云的云高,低纬度地区高于高纬度地区,夏季高于冬季,中午高于早晚。测量云高应用最广的方法是目测估计法,但误差比较大。

观测与记录

目测估计云高:首先熟悉各种云的平均高度和可能出现的高度。如果有条件可利用实测云高的结果和目测结果进行比较,以积累经验。

云量的观测与记录:观测云时,一般先估计总云量,后估计低云量。当云分布比较集中时,可分别估计晴天和阴天的云遮蔽天空的成数;云分布比较散乱,可采用补填方法,加以集中估计。按要求将观察结果记入观测记录簿内。

云状的观测与记录:云状类别不能辨别清楚时,仅记云的基本符号,如Cb、Sc。当天空出现多种云状时,按如下原则进行记录:量不同时,量多的记在前面;量相同时,按云底高度依次记入,云底高的记在上面,云底低的记在下面;云量和云高相同时,记录的先后次序自定;无云时,云状记录空白。

注意事项

观察云时,应在一个能看到全部天空并且地平线开阔的地方进行,观察时如有强烈阳光,需戴深色镜片眼镜。为获得正确的观测记录,观测者应进行连续观察,并根据云的外形特征、结构、排列、透光程度等情况,结合天气形势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思考:在学习本节后的一个月内,观察当地天空中的云,做简要的记录,并归纳出在这一个月内当地天空中云的特点。

下载PDF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