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约有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最重要的理化性质。
海水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状况,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太阳辐射是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海水蒸发消耗热量,是海洋热量支出的主要渠道。
从垂直分布看,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变化。通常情况下,表层水温最高。1000米以内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而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图3.8)。

从水平分布看,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图3.9),相同纬度海洋表层的水温大致相同。从季节分布看,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海洋表层海水的温度状况,还受到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思考:中高纬度1000米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如何变化?
海水温度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少。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例如,石斑鱼主要生活在低纬度海域,鳕鱼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海域。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还会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以追逐更适宜的温度。人类的渔业活动要考虑各海域的水温状况和海洋生物对水温的要求。无论是远洋捕捞还是近海养殖,都受到海水温度的影响。
海水温度影响海洋运输。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图3.10)。

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比陆地的小,海洋上空的气温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从全球尺度来说,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从区域尺度来说,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