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既包括河湖水系、湿地、蓄滞洪区,也包括城市配套设施,如绿地、花园、集雨池、可浸透路面等。为了保持”海绵”吸放雨水的”弹性”,今后将停止填湖造地、截弯取直、河道硬化等。在过去,人们常把自然河道修整得外形规矩,并以水泥护砌岸坡。这是因为河道越直,雨洪就越易倾泻,管护的难度小、成本低,但会造成大量河水白白流走,河流自净能力降低。今后,管理河湖坑塘时,应更重视水体的曲折岸线,恢复水体的天然状态。

目前,北京正在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治水新理念已在局部河段得以实施。在已完成治理的通惠河段,混凝土河槽不见了,岸坡覆上了厚实的青草,栽种了芦苇、蒲草等水生植物。

北京已建成的小区、道路、绿地、广场等,也将陆续开展海绵化改造。大型公共建筑要率先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尤其是规划用地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都要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截至2023年8月,北京市建成区31%以上的面积完成海绵城市建设,七成雨水可就地消纳。

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推广,北京市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73处蓄滞洪区,总蓄水量超1000万立方米。北京如再遇暴雨,这些雨水将被收集到蓄滞洪区,待暴雨过后再排往下游河道,或加以利用。

北京城区东北部的温榆河湿地公园,于2018年开工建设。温榆河公园湿地总面积44平方千米,能够存蓄1200万立方米的两洪,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建成后,温榆河湿地公园将成为该市最大的蓄滞洪区。它既是改善生态的环境”绿肺”,又能把下游通州新城的防洪标准从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在山区,蓄滞雨洪主要靠大大小小的水库。根据规划,北京市将再建钻子岭、西峰山、陈家庄、二道河和张坊5庄水库,与现有的邱庄水库一起,可将山区83%的雨水收入囊中。

思考:1.海绵城市的建设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2.请坪价海绵城市建设对北京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建设海绵城市在解决北京市缺水问题中的作用。

下载PDF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