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元古代的地壳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在太古代小规模陆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在元古代末期,已经形成了许多稳定的古陆地。元古代的地层中含有比较丰富的矿产,主要是铁矿。
元古代的藻类日益繁盛,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地球上的大气从缺氧状态发展到存在较多游离氧的状态。元古代中期,地层中开始出现紫红色石英砂岩和赤铁矿层,这说明大气和水体中已存在相当多的游离氧。
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由于构造运动,古生代的一些地区发生褶皱隆起,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经过泥盆—二叠纪的海西运动,北方各个古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陆,称为劳亚古陆;南方有冈瓦纳古陆。
名词链接:海西运动指晚古生代和三叠纪时期的地壳运动。

在早古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海水入侵,有些古陆地变成了浅海环境。三叶虫、珊珊等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因此,早古生代在生物演化史上又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从志留纪出现鱼类,到泥盆纪空前繁茂,成为”鱼类时代”。到泥盆—二叠纪演化为两栖类,动物由在水中生活开始大规模地向陆地发展,这是动物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晚古生代时期,陆地上的藏类植物繁茂,形成广阔森林,这是当时主要的造煤植物。石炭—二叠纪成为地质史上一个重要的成煤时代。

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中生代在环大平祥地带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构造运动一一-燕山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质构造轮廓和地貌基础。劳亚古陆逐渐连接,面积扩大,而冈瓦纳古陆发生解体并逐渐分离,出现古大西洋和古印度洋。
名词链接:燕山运动指二叠纪末到白垩纪时期我国广泛发生的地壳运动。
中生代地层含有多种矿产,其中价值较大的有煤、石油、天然气、石膏、岩盐等非金属矿产和铁、鸽、锡等金属矿产。
由于陆地面积扩大,地形和气候条件逐渐变得复杂。喜湿热的藏类植物由于不适应多变的气候,逐渐衰退,而更能适应陆地环境的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起来。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裸子植物时代”,代表植物主要有松柏、苏铁、银杏等。这些繁茂的植物成为当时主要的造煤植物,因此,中生代特别是保罗纪是石炭一二叠纪之后又一个重要的造煤时代。

在中生代,爬行动物极度繁盛,其中最占优势的一类就是恐龙。所以,中生代也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思考:科学家依据什么确定地质时期地质事件的顺序?
新生代(距今0.66亿年到现在)新生代时,在古地中海和环太平洋地带又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构造运动一一喜马拉雅运动,形成了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与现在渐趋一致。
名词链接:喜马拉雅运动指我国境内新生代发生的地壳运动。

在我国古近纪和新近纪的地层中含有煤、油页岩、石油、石膏和岩盐等矿产。
新生代生物界已与现代接近,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所以新生代又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这一时期哺乳动物极为繁盛,因此也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第四纪时期北半球出现大冰期,气温普遍下降,气候寒冷。现代地理环境基本是新生代后期变化的结果。
大约在第四纪初,古猿的一支向着人类的方向进化。人类的出现和进化,是第四纪最重要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