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它是一个连续圈层,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地幔介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厚度约2800千米。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该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顶部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岩石圈。地核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厚度约3400千米。根据地震波波速变化,地核可分为外核和内核。内核为固态,外核为液态。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脚注:1909年,奥地利科学家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内部一定深度处发生突变。为了纪念他,人们将地球内部此界面命名为莫霍洛维奇面,简称莫霍面。
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内部另一深度处发生突变的界面。1914年,德国科学家古登堡(后加入美国籍)最早研究这一界面,故将此界面命名为古登堡面。
